回到南海网首页
首页 > 舆情观察
新海南舆情观察丨《觉醒年代》成“高考押题王” 舆论关注背后带来哪些启示?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海南舆情研究中心    作者:    2021-06-15 11:07

  6月7日,2021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涉及高考的多个话题备受舆论关注。在全国高考作文出炉后,热剧《觉醒年代》也一同登上了热搜,多地高考语文的作文部分大都能在该剧中找到灵感和思路,豆瓣评分高达9.3分,收视率破1.4,位列同档期第一,被网友称为行走的素材库。在热闹之余,电视剧《觉醒年代》缘何能成为高考素材库?舆论关注背后又带来哪些启示?本期新海南舆情观察带你解析《觉醒年代》高分出圈的关键信息。


  一、舆情基本面

  据南海网海南舆情研究中心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截至2021年6月14日16时,网上可检索到相关信息304386条,微博265445条,客户端18454条,视频7262条,微信5553条,论坛3324条,新闻1674条,商业网站1580条,政务638条,报刊444条,外媒9条。新浪微博平台上 #觉醒年代押中多地高考作文题#话题阅读量为798.9万,讨论数为921;#觉醒年代yyds#话题阅读量为11.3亿,讨论数为26.4万。

  “《觉醒年代》成为高考素材库”事件舆情走势图

  据事件关键词云显示,剧名“觉醒年代”出现频次最高,可见舆论高度关注该剧的传播情况;同时,“高考作文”“材料”“实用”“强推”等关键词表明该剧成为很多人的素材库,剧中的台词、故事逻辑、镜头语言等内容受到不少舆论赞赏;“家国情怀”“质感”“热血”“好看”等关键词反映出该剧好评如潮,大众对其评价均以褒义词为主。

    “《觉醒年代》成为高考素材库”事件关键词云图

  从整体舆情情感倾向看,非敏感信息占比高达95.28%,敏感信息占比仅有3.36%,中性信息占比为1.36%。可见该事件在传播途径中以积极昂扬的态势为主,舆论风向正面向好。舆论对该剧评价较高,从剧集延伸出的“押中高考题”“国产影视的良心”等话题相关话题讨论度也以正面信息居多。

  “《觉醒年代》成为高考素材库”事件情感分析图

   二、媒体聚焦该剧高分出圈的背因

  人民日报刊文《<觉醒年代>: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文章指出,这部剧全景式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以厚重的历史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蕴、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具有创新意义的审美表达,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更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饱满的情感灌注,致敬先驱伟业,颂扬了在那个觉醒年代里,一批共产主义者们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它不仅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优秀之作,也是一部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央视网刊文《专访<觉醒年代>主创:“神剧”是怎么炼成的?》,文章指出,网友为《觉醒年代》撰写温暖续集 中学生主动将微信名改成“新青年”。人们用“出圈”这个词来形容《觉醒年代》的影响力,《觉醒年代》因此成为一部难得的党史教材。它带着今天的中国人穿越历史,从1915年出发,和先辈共同找寻中国的出路,并最终做出历史的必然选择。

  凤凰网娱乐刊文《<觉醒年代>:摊牌了,我是高考预言家》,文章指出,这部剧带给人们最多的共鸣感,还是来自于我们站在历史后来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的伟大。主旋律题材的正剧和年轻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一种“双向奔赴”,我们也更加期待有越来越多优质的影视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参与进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表示,《觉醒年代》之所以大热,关键在于其用鲜活高超的影视艺术形式,讲精彩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故事,讲清楚了深蕴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变(1915年至1921年)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讲透彻了历久弥新、丰沛博大的中国精神。

  《觉醒年代》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认为,《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全景式反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艺术地再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个主题。

  三、网民关注该剧的影响力及教育价值

  据舆情分析师观察,大部分部分网民对该剧赞不绝口,呼吁国产影视多出精品;部分网民关注剧情背后真实的历史故事,重视其带来的教化作用;部分网民关注该剧高分出圈成为高考素材库的重要原因;部分网民关注该剧演员的表现力、感染力,认为正是这些生动的表演将人物形象、历史变革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部分网民关注历史翻拍剧是否能起到觉醒历史教育的作用,认为《觉醒时代》带给年轻人的震撼并不是艺术上的华丽和历史的完美复刻,而是引导了更多的人尊重、懂得、了解历史用一个个立体的人物诠释了牺牲和热爱。

  四、舆情分析小结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于2月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该剧在播出期间并未激起太大水花,而是临近结局时频上热搜,从而进入公众视野,随后点中多地高考题使其达到传播高峰,引发舆论强烈反响。一时间,舆论围绕“为何觉醒年代圈到大量年轻粉”“觉醒年代为何能让人共情”“历史翻拍剧是否能觉醒历史教育”等话题展开热议。

  舆论认为,这部剧选定的历史背景本就非常深刻,好的立意和题材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前提。《觉醒年代》之所以能成为高考素材库,圈到这么多年轻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部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今年适逢建党100周年,历来高考语文都是围绕热点事件出题,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恰巧命中了高考语文的热点靶心,在严肃的剧本创作和导演新颖的拍摄手法的加持下,最终呈现的效果自然是符合大众审美和时代潮流的。纵观国内影视行业,质量上乘的、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作品是稀缺的,很多主旋律剧过于严肃,观感体验一般。究其本质,带着信念和创作诚意的作品,必然是有感染力,是圈粉的。舆论表示,国内很多影视剧存在三个鲜明反差:一是每年都在量产烂片,佳片匮乏;二是资本日益青睐巨额制作、酷炫特效的影视剧,而忠于内容、剧本的影视剧越来越少;三是演员片酬水涨船高,但演技却越来越差。还有影视业良莠不齐的各种现象使得一款优秀的影视作品想出现在观众面前愈发困难,要知道,好的立意和题材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基本前提。

  分析认为,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精彩历史、各大名书著作只要多加雕琢都能成为一款精彩的影视作品。数十年前的金庸系列、四大名著系列以及广受好评的各类历史剧,它们能在影史名垂千古受人喜爱,并不是因其多震撼的特效、多烧钱的投入,而是忠于内容、尊重史实,加上立足中华民族成长史的格局足够宏伟,能调动公众的情绪,引发中华儿女的共情。一款影视作品若能做到让观众在观看时沉迷于剧情的跌宕,结束后发人深省,足以称之为优秀,而《觉醒年代》就做到了。我国传奇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热血的奋斗过程无一不是极佳的影视剧素材,望影视从业者能在此多下功夫,制作出既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又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好作品。

  五、新海南舆情点评

  (一)要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高峰思维,在打造时代佳作下功夫。时代需要精品,也孕育着精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就文化的地位作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国不缺故事,而缺讲好故事的人。研判认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可围绕打造时代佳作这一关键环节,着力从内容、形式和受众入手进行破题,讲好中国故事。建议发展时要突出文艺创作的前瞻性、宏观性和指导性,从基本环节入手,从关键之处突破,认真抓剧本和台词等基础性创作工作,打造具有独特风骨和气质的时代佳作。

  (二)要深耕内容,培养行业高精尖人才,着力开发更具价值的好题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影视行业而言,好的编剧和剧本是其蓬勃发展的至关重要条件,我国丰富的历史沉淀可谓是提供了先天的创作条件,可光有好的铁矿石并不能生产出好钢材,缺的是把矿石变成好钢材的工业。所以如何培养适合行业的人才以及内容,就成为了需要思考和发力的方向。研判认为,历史或名著在得到合适开发的情况下,可实现口碑流量的双丰收。一是通过前期发展,内容已完成受众积累,在影视化改编的进程中,品牌影响力及号召力更强,能为影视作品带来流量入口,通过原内容的自带受众,节约了观众的认知成本及宣传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二是目前各平台内容已形成联动布局,其中翻拍剧仍是剧集市场的重点。建议发展时要深耕内容,从题材出发,遵照史实,约束资本逐利性,努力雕琢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三)要抓住时代机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打造出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影视作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经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跨入发展型、享受型的新阶段。这对影视行业而言,无疑迎来巨大时代机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满足。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随着时代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文化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多形式的需求。既要从形式内容上创新改革发展新兴文化,又要从管理上警惕预防低俗文化,低质量文化产品的推行泛滥,警惕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回报的商业化文化产品,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研判认为,各地扶持影视的力度仍将加大,投资建立产业园、加大金融行业对影视支持、加强影视业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等等都将是需着力发展的方向。建议发展时要乘着时代东风,借力政策机遇,发挥行业优势,背靠深厚历史,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打造出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影视作品。

  

  (作者:海南舆情研究中心舆情分析师 符小婕)

  

  • 卿志军

  • 徐景阳

  • 毕研韬

  • 鞠斐

  • 云大新

关于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