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海网首页
首页 > 舆情研究院
新海南舆情观察|佛山“天量罚单”事件的发展与启示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海南舆情研究中心    作者:    2021-04-19 15:36

  一、事件概况

  4月8日,据南方+客户端报道,有网民称因在佛山一高速岔路口压实线而受罚,在交罚单时,发现交款平台显示有62万余人在此处违章,总罚款超 1.2 亿元。

  4月10日,有微博用户发布一段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显示,该路段3分钟内共有27辆车压线违章。

  佛山交警针对“天量罚单”一事多次发声。4月8日,佛山公安交警部门表示,广台高速公路43公里路段的标志标线,经过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路经司机应当知晓该路段上述交通信号的含义,且有足够的时间、距离看见上述交通信号,并应当遵循交通信号指示安全行驶。4月12日14时,佛山交运局表示已关注到相关舆情;15时,广东有关部门已派工作组赴佛山调查; 22时,广东佛山交警再回应称,“共有624149人违章”与实际不符,启用“电子警察”以来累计抓拍交通违法行为184373宗,业主单位即日起对该路段标志标线集中进行优化改进。4月12日晚至13日凌晨,佛山交警部门已连夜对相关路段进行了优化整改。

  4月12日,人民网、央视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相继展开报道,使得舆论热度迅速升高,#佛山一高速路口3分钟违章27人#、#佛山交警发布高速路口情况通报#等多家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其中话题#佛山一高速路口3分钟违章27人#阅读量达1.2亿。

  二、事件传播情况分析

  由事件传播走势图可见,关于“佛山天量罚单”一事的舆情热度在4月12日开始迅速走高,于13日达到顶峰,当天相关信息达15108条,14日后事件逐步降温。

  事件关键词云显示,网民主要围绕“天量罚单”事件本身展开讨论,从“标志”“实线”“车道”“箭头”等热词能看出,路段设计、标志标线设置等舆论关注度较高。同时,“交警调查”等有关管理部门回应内容也受到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其中,罚单数量、电子警察等内容议论热度较高。

  三、舆论反应

  佛山广台高速一岔路口“天量”罚单一事引发舆论热议。舆情监测显示,较多网民表示数量庞大的违章绝非偶然,质疑岔路口指示信号和地面标线等设计不合理;还有网民对处罚结果不满,调侃此路段为“印钞机”。

  在佛山有关部门作出回应后,舆论并未平息,回应中罚单数量、电子警察等内容再次引发网民热议,加剧舆情发酵。舆情监测显示,较多网民认为交通违法行为数量仍令人咂舌;部分网民质疑佛山设置“电子警察”背离初衷,让“电子警察”沦为罚款机器;还有网民关注是否能撤销处罚返还罚金。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分析是否能撤销处罚,其认为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正式处罚决定还没有做出;还有一种就是已经缴了罚款,相当于处罚决定履行了。如果是在法定的期限,复议期限和起诉期限,还可以提出来。当然实际上,如果超过复议期限和起诉期限的,可以向一些有权机关,比如原来作出处罚决定机关,还有他的上级机关提出这样的请求,有时候有些机关认为的确不合理或者是显然违法的,他要把它撤掉。

  前公安交警、湖南纲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贺律川表示,大量的压线违法行为部分系因驾驶人对路况不熟悉,因此,交警部门除进一步改善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方式以外,也可尝试创设一种执法模式,对于外地车辆、首次违法车辆,仅进行录入,并作出警告处罚,告知其已经涉及相应交通违法。对于第二次仍在此处压线的车辆,再进行记分罚款处罚。这样,既能体现交警部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执法理念,而并非一味“以罚代管”;同时,也能让交警部门的执法更有“温度”,从而为社会公众所接受。

  复旦大学副教授薛小荣表示,当初安装电子警察,是为了节省警力,促进交通有序发展,规范车主行车行为。但是,只要与利益有关的任何事情,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监督,都会成为一种恶行。因电子警察而缴纳的天价罚款,足以让一些地方的交警部门动心。在这种财帛动人心的逐利驱动下,电子警察的泛滥以及由此带来的巨额罚款,就让电子警察的技术中立属性变成为罚的技术之恶。现在,佛山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应该以此为机遇,对全国的电子警察进行整顿,同时公开罚款收入的支出情况,让社会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减少乃至杜绝其中可能存在的不正当行为。

  四、媒体观点

  央视新闻评论:佛山交警的快速反应尊重了公众监督权,满足了公众知情权,值得肯定。该处“电子警察”抓拍的交通违法行为高达184373宗,还是令人咋舌、引得舆论关切。无论涉数之多还是占比之高,都值得剖析,从侧面说明该路段标志标线确有可优化改进之必要。规范设置、使用“电子警察”,严防将“电子警察”变为创收手段,是明确的法治要求。一定程度上说,优化相关路段标志标线固然重要,优化执法观念则更为紧迫。以此事件为契机,开展全面排查应是当务之急。

  新华社评:当“电子警察”拍出天量罚单时,交管部门首先应反观自身:道路指示牌设置是否醒目、道路标线标识是否明晰、交通信号灯设置是否合理、道路宽度是否合适……如明知有异常数量的违法现象发生,却纵容安全隐患的存在,将“电子警察”沦为不折不扣的罚款机器,无疑背离了用科技改善交通安全管理的初衷。

  每经热评:既然电子眼只是服务民众的公共资源,那让民众掌握、利用这项资源,相应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一是,民众需要知情。二是,民众需要参与。对公众而言,大家希望看的不仅仅是调查结果,而是更希望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只有行政执法各个环节彻底透明,让民众知情并参与,才能真正解决电子眼暴露出的问题,避免电子眼成为没有情感的“罚款机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评论:正视舆论关切,积极改进优化工作,佛山交警诚恳接受群众监督的态度值得肯定。“电子警察”、交通执法的目的绝不是罚款创收,初衷还是引导规范安全出行。“天量”罚单问题的产生,跟当地此前背离这一初衷。相关交通执法部门面对大量出现的违章问题,不能一罚了之,而是要在引导规范出行上下功夫,反思是不是路线设计、标志标线设置出了问题,多从被执法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改进工作。同时不能每次都等到网友反映、媒体曝光,再跟进解决,日常工作中就应该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加强自查,别让问题累积。

  澎湃新闻马上评:如此高额的交通罚款,有多少是车主原因,又有多少是因为道路、标识设置不合理?进而言之,对全国那些车主经常违章被拍、“吸金”能力超强的电子眼和路口,当地交管部门是不是都可以剖析剖析,找找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交警部门也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指明标志标线、提示牌设置情况。从硬件改起,这很有必要。不过,若想彻底解决类似问题,恐怕还需要转变工作思路,让交通执法更加科学、人性化。

  新海南锐评:交管部门安装“电子眼”,本质是为了便民服务,是为了维护交通安全,倘若“电子眼”频频得手,那相关部门就应该认真想一想,是否是自身出了问题。要知道,虽然该处标志标线、提示牌验收合格,但合格并不意味着合理,并不能成为相关部门坐视“62万人因违章被拍”不管的“挡箭牌”。面对此次“天量罚单”引发的舆情,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以为戒,深入反思,及时调整改进。切莫再让“电子眼”掉“钱眼儿”,让老百姓窝火闹心。

  五、舆情分析

  近年来,多地都曾出现交通违章“天量罚单”现象,“天量罚单”“电子警察”等越来越受网民关注。此次佛山“天量罚单”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引爆舆论场,主要是因为涉及罚单群众较大,道路规划设计等不合理问题引发司机群体的共鸣。

  随着佛山“天量罚单”事件的舆情发酵,舆论普遍质疑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还质疑“电子警察”抓拍有逐利执法之嫌。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在相关舆情发生后,快速反应,及时进行多次正面回应,态度诚恳,并且整改工作迅速推进,受到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央视新闻和网民等多方的肯定。

  但从整体舆论情况来看,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回应内容还有完善空间。首先,第一次回应难以服众,网民质疑回应中道路验收合格的说法,认为该道路标志等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中,有媒体和网民指出,有关部门首次回应“验收合格”来“搪塞”网民,还有网民指出,前后回应存在矛盾之处。其次,回应加剧舆论发酵,使得舆论更加关注罚单数量、电子警察等问题,回应中18万宗罚单数量仍颇多,未能准确把握并回应民众关注的“天量罚单”问题,所以再次引发网民热议;同时,有不少主流媒体发文质疑“电子警察”拍出“天量罚单”,沦为罚款机器,背离了执法初衷。

  六、新海南点评

  交通罚款问题一直是个热点话题。随着电子技术不断提升,道路管理日益智能,“电子警察”的数量不断增多,确实可有效解决交警警力不足的问题,增加执法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引导规范交通,但多地都曾出现“天量罚单”现象,电子警察涉嫌逐利抓拍的情况得引起重视。

  佛山“天量罚单”一事迅速引爆舆论场,争议声不断,我们都应该进行反思,从“天量罚单”事件中获得经验和启示。首先,要进一步规范电子警察的设置;其次,当异常数量罚单出现时,有关部门应及时到现场考察,检查道路标线等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执法多一些人性化,多从民众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让电子警察背离设置初衷,成为罚款工具。最后,要加强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增强信息互通,提升道路标线等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天量罚单”扼杀在摇篮里。

  (作者:海南舆情研究中心舆情分析师 尹思源)

  • 卿志军

  • 徐景阳

  • 毕研韬

  • 鞠斐

  • 云大新

关于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