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舆情回顾
7月14日,广州一消费者发布了一份和张小泉客服的聊天截图,截图中该消费者反映拍蒜导致刀面断裂问题,客服回应“菜刀不能拍蒜”。随后“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登上热搜,迅速引发网民热议。
7月15日,张小泉对此为客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道歉,并说明张小泉的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本次事件中的产品特点在于锋利度和硬度较高,如果用来拍蒜的话,有断刀的风险。
7月18日,一段早前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接受访谈的视频开始在网上传播,访谈中他称“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中国人这种切菜方法。我们把刀前面的头斜过来,那不是设计感,那是消费者教育。”这段视频再次将张小泉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话题登上热搜第一,阅读次数已达8亿。
18日晚,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回应此事,就近期舆论事件向公众道歉。一周内,“张小泉总经理道歉”“张小泉竞争对手直播菜刀拍蒜”“不能拍蒜的菜刀等于放弃中餐市场”“张小泉为什么不能拍蒜”等相关话题数次登上微博热搜,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讨论。
张小泉相关热搜话题
二、舆论反应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2006年,“张小泉”就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这个老字号品牌第一次得到如此高的流量关注,但获得的却是舆论的普遍质疑。
央广网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保持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并将之在当代社会发扬光大,不仅是老字号传承者对其历史文化应有的敬畏,也是广大消费者对老字号的期待。老字号既要连接历史与未来,也要符合消费者基本预期。舍本逐末的结果,必然会被消费者抛弃。光明网评论员指出,老字号求新求变的冲动与努力当然必要,但前提别自我放弃了对“匠心”的追求,别自我降级对消费者及市场的尊重。大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所有老字号品牌都应反思,将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深深贯彻产品之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不断研发创新,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真正赢得市场。
民间舆论方面,网民对于张小泉回应菜刀不能拍蒜的原因也并不买单。有网民表示,“连拍蒜的使用场景都不考虑的话,还做什么中式菜刀?”而让网民最为不满的还是张小泉总经理在访谈中提到的“消费者教育”,网民纷纷表示,“我买把菜刀,还要听你的教育?”“好好的民族品牌张小泉被玩坏了,先学会尊重消费者吧”。
三、舆情观察
张小泉这起舆情事件最初由“不能拍蒜”的客服回应而起,实际上,在消费者发出质疑后,张小泉官方如果能第一时间积极处理,给予合理的解释,那么或许能够得到消费者的理解。然而即使在舆论发酵初期,张小泉官方也在两天后才作出回应,已经错过了一次避免舆情风险扩散的时机。作为一家老字号,张小泉一直打着民族品牌的宣传点,此次张小泉总经理访谈中提及的米其林厨师用刀方法和“消费者教育”却让不少中国消费者感觉受到了冒犯。尤其是作为中华老字号,如果在消费者眼中有了崇洋媚外的品牌形象,无疑对整个企业都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在企业经营中,尊重和真诚是前提。比起一味地说教,消费者更应得到的是优质的服务,企业即使想要做所谓的“消费者教育”,也应该是通过优化使用场景,向消费者传递更好的使用体验,而不能如此脱离用户需求,还对消费者充满傲慢。对于老字号品牌,企业更应该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明确产品的目标群体,考虑大众消费需求,同时保持真诚地对外沟通服务,用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征服中国消费者,如此才能让老字号走得更远。
(作者:海南舆情研究中心舆情分析师 杨颖)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