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2017年1月25日上午11:35,一只黑脸琵鹭在海南省三亚市一处湿地觅食。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候鸟监测小组供图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三亚1月25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邓松)“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2017年1月25日上午11:35,一只黑脸琵鹭在海南省三亚市一处湿地觅食,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候鸟监测小组两名队员在大约两百米远外用设备记录下这一幕画面后,兴奋不已,因为上一次在三亚观测到这种鸟,是在8年前。
黑脸琵鹭是一种中型水鸟,它的额、脸、眼周、喉等部位裸露部分都呈黑色,并与黑嘴融为一体,形成鲜明的“黑脸”。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它体态高雅,形象呆萌,广受人们喜爱。但这个自然界的“湿地明星”却是全球濒危物种,我国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全球仅有3000余只。
2017年1月25日上午11:35,一只黑脸琵鹭在海南省三亚市一处湿地觅食。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候鸟监测小组供图
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候鸟监测小组队员符瑞祺工作十年间,多次对黑脸琵鹭进行观测,但却一直留有遗憾。“在海口东寨港看到过,在儋州也看到过,可那都是别人家的。”有人曾在2008年底、2009年初在三亚市区看到过黑脸琵鹭的身影,可之后就再也未能见到。
长期在海南观测鸟类的海南观鸟会卢刚回忆,那时共观测到3只黑脸琵鹭在三亚河与临春河交汇处、凤凰水城两处红树林活动和觅食,但受开发建设影响,2009年后,在三亚再也没能观测到黑脸琵鹭。
2017年1月25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2天时间,符瑞祺和同事万林芬像往常一样来到在三亚市吉阳区榆红榆亚盐场工区的盐田湿地进行观测,两人几乎同时发现远处一只呆萌水鸟的身影。符瑞祺和万林芬同时屏住呼吸,轻手轻脚的拿出单筒望远镜和手机,记录下了这只可能落单的黑脸琵鹭觅食的画面。“它在水面待了大概半个小时,最后钻到草丛里去了。”符瑞祺说,这次终于见到“自己家”的黑脸琵鹭了。
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林贵生认为,黑脸琵鹭的出现,说明三亚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大众保护鸟类的意识得到提升,但它同时也警示世人要加大对湿地及鸟类栖息地的保护。
“这里环境很好,黑脸琵鹭也最有可能在这里出现。”参与过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的符瑞祺通过近年来的观测发现,每年冬天来到榆亚盐场工区盐田湿地越冬的水鸟,不论种类还是数量都是最多的,但这里却并不是保护区。符瑞祺说,2017年春节前在“自己家”看到黑脸琵鹭是最好的新年礼物。他更希望榆亚盐场工区盐田湿地能尽快被列入保护范围,让更多珍稀鸟类能够来此栖息。
“这种鸟体型较大,对人类也十分警觉,它们会选择比较开阔地方栖息。”卢刚介绍称,黑脸琵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线上的旗舰物种和明星物种,主要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沿海及其岛屿和海边芦苇沼泽等地带,它们对环境要求很高。卢刚认为,这次出现的黑脸琵鹭,明年可能会携带更多的伙伴来到三亚越冬。“做为一个新兴城市,三亚更应该保护榆亚盐场工区盐田湿地这样的自然文化遗产”。